大家在小時候有試過被老師說自己在學習上並沒有天份,然後你發現自己不論在測驗又或者在考試上的表現也表現得更差嗎?這個其實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現象,我們稱它為「自我實現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我實現預言是由美國社會學家Robert K. Merton所提出的,這是指人們會因為先入為主的判斷,而影響到自己的行為,影響程度因人而異,到最後他們所預言的成為了事實。
這個理論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實驗能夠讓大家更加容易去理解這個理論。在1968年Robert Rosenthal和Jacobson博士在一所中學進行實驗,他們首先全校學生進行智力測試,然後他們告訴老師當中有些學生智商很高,讓他們的老師相信該批智商很高的學生來年的成績會突飛猛進。
不過,這些都是謊言,所謂的「高智商」的學生並非真的是高智商,他們只是以隨機抽取選出的學生 (隨機抽取是做實驗中一個常用的抽樣方法),而他們真實的智商也不見得比其他學生為高。
可是,實驗結果卻出乎他們所意料,那些「高智商」的學生的成績真的是突飛猛進。當中其實這個就和自我實現預言有關,可能是老師在不知不覺中給了這些「高智商」學生更多的感情投入、給了更多學習相關的資料和讓他們研究更深奧的內容等等。這一切的行為就改變了那個老師的行為,同時也改變了那些學生的行為,令到那個老師的預言得以實現。
其實我這個理論也說明了其實我們的想法的確會某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只要相信自己多一點,可能有一天我們所預言的都有可能會實現呢!
其實還有另一個有關自我實驗預言的理論,我們下次再說吧。
References:
Merton, R. K. (1948).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he antioch review, 8(2), 19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