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和不同人相處的時候都會保持著不同的距離,但為什麼我們會懂得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呢?人類學家Edward Twitchell Hall, Jr.指出這是因為人們之間關係的不同,所以當中的距離也會不同。

Hall將這種距離分成四種,我們由遠至近來看看。

1. Public distance 公眾距離

Far phase 遠離型

  • 25 呎 (7.6米) 或以上

Close phase 接近型

  • 12呎至25呎 (3.7米至7.6米)

這個距離通常用於一些公眾演講,聽眾和演講者有著一大段距離,他們通常都是互不相識的。

2. Social distance 社會距離

Far phase 遠離型

  • 7呎至12呎 (2.1米至3.7米)

Close phase 接近型

  • 4呎至7呎 (1.2米至2.1米)

這個距離通常用於和陌生人聊天,又或者是和具有公開關係但不是私人關係的對話,例如上司和下屬、醫生和病人等。

3. Personal distance 個人距離

Far phase 遠離型

  • 2.5呎至4呎 (76厘米至122厘米)

Close phase 接近型

  • 1.5呎至2.5呎 (46厘米至76厘米)

這個距離通常用於和家人或者朋友聊天,關係通常比較親密。

4. Intimate distance 親密距離

Far phase 遠離型

  • 6吋至18吋 (15厘米至46厘米)

Close phase 接近型

  • 少於1吋 (零距離至2厘米)

這個距離通常用於家人、夫婦又或者是男女朋友,雙方關係十分密切,是雙手能夠觸及的距離。同時,這也是為了愛撫、打鬥、安慰又或者保護而保持的距離。

以上就是Hall所分析出的距離,不過這個距離會因著人們不同的年紀、性別和文化而有所改變。例如:小朋友會不介意和別人又或者異性有親密的接觸,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聊天習慣保持很近的距離,亞洲人則喜歡保持較遠的距離。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事人自己的接受程度,有人不介意用較近的距離聊天,有人則介意。

References:

Remland, M. S., Jones, T. S., & Brinkman, H. (1995). Interpersonal distance, body orientation, and touch: Effects of culture, gender, and ag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5(3), 281-297.

Welsch, R., von Castell, C., & Hecht, H. (2020). Interpersonal distance regulation and approach-avoidance reactions are altered in psychopath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8(2), 211-225.

By us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